官员退休后任经理受贿22次 被判有期徒刑1年4个月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8例(境外输入21例)。
一般情况下,种植胡麻首选在坡地,有利于胡麻成长。我们把胡麻油叫清油,之所以叫清油,是因为胡麻油的颜色很清澈,甚至可以在油罐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村里每家每户都要腾出一二亩田地种植胡麻,有时相邻的农户都种上胡麻,胡麻的种植面积就连成了一大片。后来才知道,农户之所以每年都能不谋而合地把胡麻种在一起,跟胡麻的特性有关系。每到夏天,胡麻花竞相开放,眼前就会呈现一片紫蓝色海洋,微风吹过,翻着波浪,飘来清香。牛耕地的时候,父亲每天都会给牛拌一槽油渣草料,牛吃得很香,吃完后,还要用舌头不停地舔舐槽底。待胡麻彻底成熟后,就要收割。
因此,我们不敢往油罐里看。农人收割胡麻时,大多时候是用手拔,很少用镰刀割。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这条建议冲上热搜。
好在有关方面正在顺应现实需求,着力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有43个职业属于第六大类职业——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某种程度上说,如果因为缺工而引发跨产业间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劳动保障方面的比拼,倒是件好事。张兴海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2200万,近5年平均每年150万人离开制造业,而与制造业劳动力流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快递从业人数突破1000万。
他表示,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只有当年轻人感到进工厂当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是一件挺体面的事,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制造业的缺工问题。
对于快递、外卖、直播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在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在劳动保护、技能提升、成长空间上有所改善。作为一位来自制造类企业的代表,有这样的担忧、提这样的建议,无疑是基于一定的现实考量。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驱动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能读懂当下的年轻人,了解其多层面需求,切实提高岗位的吸引力,才是能招得来人、留得住人的关键,才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
如果往前追溯,早在快递、外卖出现之前,多家媒体就关注到服务业与制造业抢人的问题:一些年轻人宁可去当服务员,也不愿进车间当工人。如果长此以往,也难免会被劳动者用脚投票。自2019年第三季度该排行发布以来,制造业类职业占比一直较高。事实上,制造业缺工的问题由来已久。
像送外卖,一度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缺乏技术含量,没有成长空间。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岗位,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会有不同的职业追求、对一份更好的工作会有不同的定义。今天,90后乃至00后的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
2021年3月20日,在冬残奥会训练基地,国家冬残奥单板滑雪队运动员朱永钢在训练。3月6日,中国选手王鹏耀在比赛中。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中中国选手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包揽金银铜牌3月6日,中国选手纪立家在比赛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找到一个好饭碗、实现高质量就业,不仅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是一件系统性的事。对企业加强监管和引导的同时,我们也应理解,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用人单位也有难处。政府也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不断鼓励创新创业,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岗位。
对许多用人单位来说,这是一条潜规则。招聘新员工,用工单位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也不乏操作空间,在获得应聘资格到获得录用之间,完全有机会把35岁以上的求职者淘汰出局。
归根到底,还是劳动者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岗位供需不匹配,导致企业用人的功利化。就业歧视为何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很多人应该记得,去年两会上,35岁以上求职者面临的职业焦虑、年龄焦虑,也曾引发社会热议。此外,即便维权成功,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也相对较低。
作为劳动者自身,不妨也转变思路,因势而变,及时调整心态,在增强维权意识的同时,更要提升职业技能这个硬实力。潜规则当然可以用明规则来破,也必须这样做——有力的规章制度和监管、处罚措施是亟须的,但仅仅依靠这些强制手段恐怕效果有限,毕竟就业歧视本就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多数劳动者都会对维权有所顾虑,担心影响未来求职。两会前夕,有媒体展开的调查则显示,就业创业是7万余名受访者最期待的两会议题,有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就业歧视是就业领域最让自己犯难的事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有明确的表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市场主体是创造就业岗位的源头活水,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要让企业有活力、有奔头,这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下一番功夫,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多元主体的参与,来为双方托底保障。图源网络35岁到45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将这个年龄段的他们排挤在求职门槛外,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女性产假和男性陪产假之间的天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可能加剧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今年全国两会,多名代表委员围绕就业歧视问题建言献策,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热议。
就业歧视四个字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信号。打破这样的隐形门槛,才是真正的难题,这必须从观念上彻底转变歧视倾向,促进企业唯才是举、任人唯贤。
例如,员工生育期间相应的薪酬、社保待遇,对中小微企业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整个社会舆论则要抛弃以往存在的有色眼镜,卸下强加于劳动者身上的各种标签,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各显其才。
就业歧视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同时,针对就业歧视的调查取证也存在困难。在某社交平台的讨论话题你所遭受的‘招聘暴力栏目下,常常有网友分享自己求职时遇到的奇葩事:进入面试后,面试官说只招男孩子名校硕士因为本科不是‘双一流被刷了本地人室友成绩远远不如我,录取的却是他……用人单位因劳动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户籍、身高、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是否婚育等情况而区别对待,一直以来都不鲜见,类似问题导致的劳动纠纷不时见诸媒体招聘新员工,用工单位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也不乏操作空间,在获得应聘资格到获得录用之间,完全有机会把35岁以上的求职者淘汰出局。
打破这样的隐形门槛,才是真正的难题,这必须从观念上彻底转变歧视倾向,促进企业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市场主体是创造就业岗位的源头活水,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要让企业有活力、有奔头,这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下一番功夫,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多元主体的参与,来为双方托底保障。
作为劳动者自身,不妨也转变思路,因势而变,及时调整心态,在增强维权意识的同时,更要提升职业技能这个硬实力。就业歧视为何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图源网络35岁到45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将这个年龄段的他们排挤在求职门槛外,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女性产假和男性陪产假之间的天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可能加剧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今年全国两会,多名代表委员围绕就业歧视问题建言献策,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热议。两会前夕,有媒体展开的调查则显示,就业创业是7万余名受访者最期待的两会议题,有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就业歧视是就业领域最让自己犯难的事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有明确的表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